菜刀锋利度检测标准是哪个需要用什么仪器?
菜刀是厨房必备工具,一把锋利、耐用、趁手、不易生锈的好刀,对于厨师来说,可是紧要事。然而,从企业的角度,生产一把好刀,需要我们很多量化标准问题作为主要依据,也需要专业的刀具锋利力度测试仪进行切割力检测。近日,国家经济市场进行监管总局、中国发展国家标准化建设管理专业委员会围绕百姓生活以及相关研究领域,集中发布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国家技术标准,其中就有《厨用刀具》国家课程标准。
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研究院等机构起草的国家标准跨越了10年。为什么申请花了这么长时间?新标准与旧标准比较如何?能否通过新的标准和国际标准,使国内厨房刀具顺利走向世界?新的标签为负责起草的公司提供了回答这些问题的时间。
起草路漫漫:“只有参考数据科学、准确、通用,才有可能实施。"“这一切始于2011年,”阳江是“中国的切割之都”,五金刀剪行业的市场份额也在日益扩大。但是低端产品的过剩和高端产品的短缺始终是一个问题。为促进阳江五金刀剪行业的发展,时任全国五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用五金分技术委员会委员、阳江十八子企业经营者李于2011年正式向本标准归口单位提交了修改菜刀行业标准的建议。
“制定自己一份新的行业发展标准,不是随口说说这么一个简单。标准体系里面所列的参照相关数据,必须进行科学、准确、普适,才有推行的可能。”收到建议书后,国家五金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即成立起草工作组,正式启动2012年标准整合工作。同年12月,委员会在 Taizhou Province 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当时,张小泉、王麻子等姜堰区企业以及江苏、浙江、重庆大足等相关企业参加了会议。会议最终起草了新的厨刀标准。
“当时有人说这个任务‘吃力不讨好’,因为既要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又要考虑国内情况。因为涉及到国内上千家五金工具企业,所以需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逐一解决问题,并根据反馈不断修改标准。"
项目计划于2013年8月1日正式批准。在阳江市场监管机构和国家刀剪质量检验中心阳江质量统计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工作已经展开。这一过程中争议较大的一个方面是,阳江本土企业围绕是否保留“熟刀”和“非熟刀”类别展开了激烈辩论。黄元庆对记者解释说: “有些公司认为这样的分类会限制行业的发展,但起草者的解释是,这样的分类可以引导消费。经过大量的试验和错误,投标委员会最终保留了‘熟刀’和‘非熟刀’的分类。”
经过前期对国际标准的反复拆解和琢磨,以及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筛选和分析,草案在中期根据各方诉求不断修改完善。2017年10月10日,标准草案正式发布。从立项到草案发布,这本一万多字的标准编制说明,从初稿到第八稿(终稿)经历了30多次修改,历时四年。
草案发布后,几十家刀具管理企业和检测研究机构的反馈意见,一一调整国家标准所框定的范畴,解决刀具材料性能分析实验、生产可以参照依据等难题。2021年8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MC)发布的《40356-2021“厨刀”国家标准》表示: “厨刀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从业人员的未来,但制定这一新标准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这一新标准将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刀具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将更加具体。
以前菜刀没有标准,但是随着材料的更新换代和加工技术的进步,旧的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内刀具厂商制定新标准非常重要。黄说,“原行业标准QB/T1924-1993《菜刀》在检测刀具锋利度和耐用度的方法上与国际标准完全不一致,旧标准也没有要求不锈钢刀具的耐腐蚀性能。"
SF02-C刀片锋利度测试仪是根据QB/T1924-1993《菜刀》智造的专业检测刀具刃口切割力大小的设备,符合新的《厨用刀具》国家安全标准对刀具以及外观、表面粗糙度、刀刃厚度、耐腐蚀性、刀具工作强度、锋利度与耐用度等15项性能方面进行管理规定。